本期专题:存量交通基础设施更新与高质量发展

  • 城市更新背景下超大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实践路径探索——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例

    钱茹莹;

    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作为超大城市运行的血脉,是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发展从增量建设到存量更新阶段,城市更新对于城市发展转型、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具有重大意义。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已成为推动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例,从更新项目动态识别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维度,深入分析我国超大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现状体系存在的问题,参考片区更新相关体制机制与模式,对基础设施更新实践路径提出优化建议,为基础设施更新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4期 v.12 1-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郊野公园周边路网存量更新与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以成都市龙泉山郊野公园路网优化提升为例

    黄启翔;韩鹏;陈伟倩;

    城镇化建设进入下半程,郊野公园作为承载生态、生产、生活多维综合价值的公共开放空间,成为城市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响应与规划实践。然而,受生态价值、区位条件、用地指标等因素制约,郊野公园作为城市功能和民生幸福的增量节点,却面临着城市与交通发展路径不协同、供需难以匹配等诸多实践难题。以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例,从交通发展战略选择、路径模式、具体策略等维度,提出“以功能优化取代增量建设作为发展动力,聚焦核心场景构建差异化供给模式,片区交通综治提升交通韧性,智慧赋能精准管控、削峰填谷”的存量路网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方案,以期为区位优越且生态敏感区域的郊野城市建设,提供存量路网质效提升与存量交通品质高质量发展模式参考。

    2025年04期 v.12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存量优化交通背景下上海禁非道路恢复通行改造策略

    朱华勇;

    聚焦存量优化交通背景下上海禁非道路恢复非机动车通行议题,系统剖析上海禁非道路分布特征与成因,评估其对交通系统及居民出行的影响;基于交通大数据与流量监测技术,采取精细化设计与动态调整的策略恢复禁非道路通行,通过“压、减、共、混”的措施优化路权分配,通过设置可变车道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同时,结合常熟路、浙江中路、中山南路等改造案例,为同类道路的禁非恢复工作提供实践经验与参考范例。

    2025年04期 v.12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 公路集疏运货运通道更新养护提标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

    张学义;

    公路货运通道作为物流网络的核心载体,其高效性、安全性与可持续性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以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节点,上海正面临公路基础设施老化、运输效率瓶颈、环境负荷加剧等多重挑战。聚焦上海公路设施更新养护管理阶段,初步界定公路货运通道内涵,识别现状公路货运通道,并分析主要公路货运通道路况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在相关规范基础上,提出货运通道养护提标和管理提标对策,重点提出了作为货运通道的公路养护工程提标措施,可为相关单位开展公路货运通道养护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1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高速公路收费站智慧扩容理念、技术与探索实践

    安怡;胡昌林;成诚;

    面向持续增长的高速公路通行需求及受限的土地用地条件,推动高速公路收费站从物理扩容向智慧扩容转变符合当前公路交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以高速公路收费站智慧扩容理念、技术与探索实践为主题,在分析收费站通行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收费站智慧扩容的基本理念、实现思路与关键技术。以贵州省百花湖收费站数字化改造为案例,分析了收费站智慧扩容技术应用带来的效能影响,力求为高速公路收费站智慧扩容提供技术理念和案例支撑。

    2025年04期 v.12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城市核心区高架快速路低影响大修更新技术研究——以上海内环年轻化为例

    张焱;安正阳;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大城市核心区开始大量建设高架快速路。如今这批最早建设的高架已服役超过 30 年,尽管主体结构依然可靠,但防撞墙、伸缩缝、声屏障等附属设施的老化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改造。上海内环高架作为典型代表,针对交通流量大、环境影响高等困难,采取预制拼装结构、分时段施工组织、高压水射流切割等低影响施工技术,有效缩减施工周期、减少对交通运行和周边居民的环境影响。研究可有效提升城市快速路的品质,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其他类似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提供参考范例。

    2025年04期 v.12 32-3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 城市轨道交通降压设备更新改造工程难点分析与解决对策

    刘芸;

    各地早期投入使用的城市轨道交通降压设备已经接近或超过设备使用年限,其设备更新改造的工作将陆续提上日程。分析既有线路降压设备更新改造工程的必要性及项目实施难点,并提出应对的解决策略。以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降压设备更新改造工程为背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形成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降压设备更新改造的方法和经验,以期为此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期 v.12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上海市码头专项维修设计与应用——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5号泊位码头专项维修设计工程为例

    朱睿超;杨旭东;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5#泊位码头专项维修工程作为上海市依据《上海港口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办法》首例落地项目,旨在破解港口“重建设、轻维护”矛盾,应对上海港在时代浪潮下的高质量发展需求。通过案例介绍分享,针对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5#泊位的检测状况及生产使用需求,新增一台3E级岸桥。经结构复核原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新增设备需求。工程设计采用碳纤维布加固维修轨道梁结构并增设配套防风系缆基础,同时对于码头结构、附属设施等缺陷进行修复。工程为后续上海港口老旧码头的专项维修工作提供标准化参考,推动上海已建港口基础设施跟进维护工作,为上海全面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打好基础。

    2025年04期 v.12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规划研究

  • 基于霜冰优化的道路旅客运输客运站客流发送量预测模型

    冯炯尧;

    为进一步强化道路旅客运输行业管理的辅助决策能力,掌握客运站客流发送量的短期变化趋势,提出一种基于霜冰优化的道路旅客运输客运站客流发送量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客运站日客流发送量数据开展特征工程,在时间维度上拓展模型数据集;然后输入以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为核心的回归模型进行训练迭代,在迭代过程中,引入霜冰优化算法对主要参数的迭代过程进行自适应调参,最终获得最优参数解下的道路旅客运输客运站客流发送量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霜冰优化算法相比传统的网格调参方法,在减少训练时间成本的同时能够明显提升预测精度。

    2025年04期 v.12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 上海交通行业公共数据确权机制的探索性研究

    孙为珊;

    交通公共数据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其数据的充分共享开放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在数据权属界定、数据责任划分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导致公共数据流通受阻。探讨交通行业公共数据确权的现状、挑战,总结国内外在数据确权上的经验,指出需要构建多维保护机制,以平衡数据保护与自由流动的关系。同时,基于交通行业公共数据的特点,提出相适应的数据权利主体、划分方式,探讨数据权限与责任的框架,对来源于政府和企业的公共数据确权路径分别进行讨论,并以上海交通行业公共数据融合应用为例,为公共数据的资源化迈出探索性的一步。

    2025年04期 v.12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 数字化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实践——以烟台为例

    杨阳;李娜;陈志建;胡亚光;徐若辰;朱诚成;庄立坚;

    数字化转型驱动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模式。以烟台市为例,开展数字平台赋能下的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以建设闭环支撑的数字化决策支持平台为基础,通过数据的长时间跟踪更精准辨识城市交通脆弱性拥堵演变特征,进而更深入把握系统性关键拥堵成因,由此编制针对性的综合施策近期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并通过平台监测三年实施效果,动态优化实施方案,形成可持续的智慧治理模式。

    2025年04期 v.12 64-6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运行管理

  • 基于中观动态仿真的施工疏解多阶段协同交通组织研究

    朱章勇;

    增量建设与存量设施运行并存的新发展阶段,为应对规划建设与运营协同交通治理新要求,提出施工疏解多阶段协同组织与动态评估体系,实现工程建设对存量设施运行影响最小、工程建成效益最大化目标。基于中观仿真模型对大尺度、饱和车流仿真的快速响应能力,解析中观动态仿真模型对施工疏解组织的适应性,构建基于中观动态仿真模型的施工疏解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速度等值线从时空双维度评价施工围蔽的空间影响范围和时间影响长度,更好地用数模驱动能力支撑精细化的交通治理。以广州市某地铁施工期间交通疏解为例,验证了基于中观动态仿真的多阶段协同疏解协同组织的适用性。

    2025年04期 v.1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 城市低客流出行区域公交智慧化服务运营模式探索研究

    罗俊;石意如;吴乐;安婷;

    在后疫情时期全国各城市地面公交应对客流下降纷纷采取措施压降成本的大背景下,分析城市低密度开发区域的客流出行需求特征及现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满足该类型区域乘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结合新技术新装备的成熟应用,创新提出区域响应式、定点不定线的智慧微巴公交运营模式,实现公交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快速匹配,在满足低密度客流出行区域的公共交通兜底服务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2025年04期 v.12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 基于集疏运中心的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智能化运输模式研究

    牛建峰;

    系统研究了集疏运中心—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之间的智能化运输模式和查验组织方式,并与传统的公路运输和查验方式进行了比对。详细分析了集疏运中心双层立体交通立体作业系统的交通组织和配套查验组织模式、智能化运输系统、东海大桥自动集卡专用道的设置及集装箱通过能力,研究表明采用集疏运中心智能化运输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外集卡运费,缩短运输时间,提升运输效率,而且可以提高东海大桥每根车道的通行能力约25.0%~35.6%,提高集装箱通过能力约27.8%~39.5%,值得推广至其他港口使用。

    2025年04期 v.12 82-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 自动导引运输车(AGV)作业调度与路径规划优化策略研究

    刘天亦;

    聚焦自动化码头堆场平行布局对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路径冲突管理复杂性的影响,结合多船同时作业场景,构建了多设备联合调度模型,通过动态配置、路径冲突智能规避、卸船箱区共享及岸桥-场桥-AGV协同等优化策略,实现运输资源最优配置与作业效率最大化,为智慧港口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12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 《交通与港航》专题征稿

    <正>本期“存量交通基础设施更新与高质量发展”专题组稿情况专题组稿负责人:彭庆艳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专题组稿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宝辉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本刊编委)朱华勇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广红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娜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道路所副所长张翔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交通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张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大桥院总工程师凌镭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本刊编委)黄启翔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城市交通研究院副院长2025年专题预告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下的骨干路网规划与建设模式研究”专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新时代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骨干路网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下进一步发挥对产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保障作用,加快补齐设施短板、优化资源供给结构,提升路网质量效益,是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深入探讨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本刊拟推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下的骨干路网规划与建设模式研究”专题。

    2025年04期 v.1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 交通与港航 征稿、征订须知

    <正>CN 31-2096/TU ISSN 2095-7491《交通与港航》期刊(创刊于1987年)是一本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管,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交通运输类专业期刊,双月发行。欢迎来稿1、来稿方向:综合交通、公共交通、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与隧道、慢行交通、静态交通、货运物流、港口航道、航运管理、交通信息模型、交通大数据分析与仿真、交通安全及其他相关方向。2、来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插图清晰(计算机绘制)。

    2025年04期 v.12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 重大交通工程项目选介: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嘉闵线

    <正>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嘉闵线是上海市域铁路网络的南北向核心干线,也是上海建设的第二条市域铁路,更是“轨道上的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该线路全长44.04公里,途经嘉定、闵行两区,共设15座车站,最高设计时速达160公里/小时,有效串联嘉定新城、虹桥枢纽、闵行等重要区域。项目于2021年6月28日正式开工,其北延伸段专项规划已于2025年5月获批复。预计于年底开工建设。延伸段建成后,嘉闵线将成为上海继I1号线后的第二条跨省轨交线路,同时也是首条连接上海与江苏的跨省市域铁路,实现与太仓轨道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届时,太仓至上海中心城区的通勤时间将缩短至I小时以内,显著提升沪苏同城化水平,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交通支撑。

    2025年04期 v.12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 下载本期数据